无论是国家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2021年1月发布的《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还是“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坚持推动的绿色发展,都充分说明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其中,污水处理是环保行业重点发展的方向,而作为污水排放各类监管指标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越来越多的行业污水对总氮排放标准有所要求,且标准也逐渐提高。
众所周知,由于相比物化方法,生物处理更具性价比,目前国内最常用的脱氮工艺依然是建立在微生物水处理技术基础上,比如aao、sbr、cass、生物滤池等等。然而尽管如此,处理成本还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继续降低。
降本优化方法
常见的降本手段主要体现在工艺及设备优化、污泥处理、药剂管理等方面:
1.工艺及设备优化
工艺方面,主要是根据上游行业、地域地形、经济水平、人口分布、气候条件和区域环境容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或通过更改工艺参数对系统进行优化;设备方面,选择能够节约成本的设备,比如利用磁悬浮风机节省电耗、使用自动加药装置有效控制药剂(碳源)投加量等;由于工艺及设备优化一次性投入费用高,受场地面积、已建设施等条件制约,对已运行的水厂来讲改造难度较大,实际在此方面的降本优化多基于参数调整。
2.污泥处理
污泥处理是电能消耗的一个主要阶段,约占水厂总电耗的50%,同时污泥处置费用也较高(以焚烧为主,如制砖厂处理污泥的费用约280元/t),一般通过提高脱水机工作效率、更换减少污泥增长的药剂等方式进行这方面的降本工作。
3.药剂管理
使用性价比更高的药剂(碳源)、投加合适的硝化/反硝化菌种等方式,减少药剂投加、人工及设备运行(维修)费用。
方案脱氮优化降成本案例
通过进行小试验证及技术交流,团队提出在改良式a2o生化段投加复合碳源的技术方案,以此通过充分利用前端a2o生化段脱除总氮,将后端反硝化滤池作为应急备用脱氮阶段,来优化水厂生物脱氮过程,进而降低水厂脱除总氮的处理成本。
根据现场工艺情况,复合碳源加药点设置在缺氧池段内回流前端位置,整个中试过程技术团队主要根据现场在线监测反硝化滤池进水硝态氮的实时更新数据,以及利用检仪定时定点检测所得数据,综合分析并调整碳源加药量;同时对水厂运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指导。